中国体育彩票市灰鹅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一、兴国灰鹅产业发展现状
(一)兴国灰鹅产业发展背景
兴国灰鹅是我市传统名优地方特产,有1700多年饲养历史,具有耐粗饲、长速快、肉质嫩美、营养丰富等特点,由于其内在的优良品质而深受我国沿海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喜爱。2001年列入《江西省地方畜禽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7年10月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0年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2010年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兴国灰鹅证明商标。
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灰鹅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兴国、会昌等县通过冬闲田种草养鹅项目的实施,摸索出了“五个一”、“三个一”等成功养殖模式,培育壮大了一大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灰鹅经销(贩运)组织。兴国、会昌等县(市、区)在政府引导和市场经济的驱动下,灰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特色产业,农业的一大亮点,农民增收的一大渠道。现全市有灰鹅原种场 1 个,种鹅场 36 个,扩繁场 112 个,年出笼千羽以上的养殖场49户。鹅产品加工企业 1 个。
(二)产业发展情况
1、生产情况。2011年全市灰鹅出笼973.75万羽,鹅肉产量达 2.43 万吨,为农民增收2.9亿元。其中兴国县鹅出笼380.13万羽,占全市鹅出笼量39%;于都县鹅出笼154.08万羽,占全市鹅出笼量15.8%;全市鹅存栏347.96万羽。全市年出栏1000羽以上灰鹅规模养殖场(户)49户,年出栏300羽以上的411户,年出栏100羽以上的14445户,鹅出栏和存栏量均位列全省前茅。
2、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情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县开始建立“原种场—扩繁场—种鹅养殖户”良种繁育体系,为灰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鹅苗。创建于1986年的兴国灰鹅原种场,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现存栏核心群种鹅1200羽,种鹅栏舍1200平方米,孵化和育雏设备齐全,人工草场15亩。兴国县还建立了一些扩繁场,存笼种鹅700-1300羽不等。
3、生产方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市提出了“五个一”的种草养鹅模式,即:一户农户养一组种鹅,种一亩黑麦草,年出笼商品鹅100羽,年纯收入1000元,每年推广秋冬闲田种植黑麦草30万亩以上。目前我市灰鹅的饲养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以传统的放牧加补喂稻谷的方式为主。鹅的孵化仍以母鹅自然孵化或土造孵化机结合水暖摊床的孵化方式。
4、产业化发展情况。兴国灰鹅主要通过活销和屠宰加工两个途径与市场对接。1995年,兴国县成立兴国灰鹅开发总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成为灰鹅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由县城灰鹅贩运户组建了潋江灰鹅贩销联合体,极大地带动了农户养鹅和兴国灰鹅产业的发展。2003年,引进上海和深圳客商投资兴办的灰鹅加工厂,达到年屠宰灰鹅300万羽,精深加工100万羽的规模。目前,兴国灰鹅加工企业主要有: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兴国县斌杰食品有限公司等,年加工能力500万羽,其中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品种和数量较大,有香辣鹅酱、腊鹅、烤子鹅、鹅脖、鹅胗、鹅掌、鹅翅等产品,年加工鹅100多万羽。2009年,全县屠宰灰鹅49.25万羽,运销活鹅31万羽。活鹅贩运显著下降,从九十年代的每天1车,到现在每周1车,甚至是1-2个月1车。
(三)存在问题
我市灰鹅产业在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存在着下列制约因素:
一是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现在我市养鹅90%以上还是千家万户的饲养方式,鹅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尚未形成,难以预测市场供求关系、市场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
二是良繁体系不健全。品种缺乏系统选育,良种鹅苗供应紧张,难以保证商品鹅的数量与品质。
三是疾病防疫体系不健全。虽然与其他畜禽品种相比,鹅抗病力较强,疾病较少,但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扩大,鹅病将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四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市养鹅多为传统养殖方式,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为了进一步增加养鹅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有关鹅业研究新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将科学养鹅配套技术首先推广到和企业和千家万户。
五是市场开拓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没有市场认同度高的“名牌”,鹅产品深加工能力低,产业链短。
二、我市灰鹅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发展灰鹅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灰鹅生产大多数以的形式,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进入门槛低;饲养周期短,在以青饲料为主的条件下,70—90日龄鹅就能上市;比较效益高,据测算,农户小规模饲养形式下,每出笼一羽鹅可增收约15元左右,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二)发展灰鹅生产是调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目前我市畜牧业总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8%,大力发展灰鹅生产,有利于推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畜牧业总产值,提高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
(三)市场需求旺盛我市发展灰鹅产业的前提。安全是当前人们食品消费的追求目标。灰鹅的生产过程主要以青饲料为主,配合饲料少;鹅的疾病少、饲养过程中药物使用少,接近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鹅肉低胆固醇,低脂肪,风味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国际市场鹅产品供不应求,在东欧和东南亚素有“穷人吃鸡,富人吃鹅”的说法,在法国鹅肉是鸡肉价格的3倍,东欧一些国家鹅肉是鸡肉价格的2倍,市场价格高。我国南方省份素有吃鹅的习惯,尤其是广东有“无鹅不成席”之说,据调查,广东市场鹅的年需求量5000万羽,而广东本省只能满足1000万羽,有4000万羽需外地调入;福建市场年需求量3000万羽,有1500万羽需外地调入。鹅产品是中国入世后畜禽产品出口的主打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四)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是我市发展灰鹅生产的保证。
⑴我市自然条件优越,饲草资源丰富。
我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8.8℃,平均降雨量1605mn,无霜期288天,适宜各种作物和牧草生长,我市有山地面积4572万亩,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1500万亩,其中1000—10000亩的连片草场1853处,万亩以上草场82处,还有523万亩秋冬闲田,可利用来种植牧草,饲草资源特别丰富。
⑵种禽资源优良。
长期以来,我市培育出适应本地气候条件且生产性能高的地方优良鹅品种——兴国灰鹅;该品种县有耐粗饲、生长快、抗逆性强、个体适中、肉质嫩美等优良特征。在1981年广州外贸协作会上对中国体育彩票多种肉鹅鉴定,该品种位居第一,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尤其深受闽、粤、港、奥市场欢迎,得到市场的认同,九十年代初就有“百万灰鹅下广东”之美誉。
⑶区位优势明显。
我市东邻福建、南接广东,京九铁路、赣龙铁路、赣粤高速、105、206、323国道和即将兴建的赣郴、赣韶铁路贯穿我市,便利的交通保证了我市市场信息员、捕捉快,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畜产品质量,优势的区域,优势使我市是成为闽粤市场重要的优产畜禽产品供应基地。
(五)群众养鹅习惯和种草养鹅套配技术项目的实施是我市发展灰鹅生产的基础。
我市群众素有养鹅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1998年—2001年,我市在兴国、会昌等县实施“种草养鹅套配技术”项目,科学养鹅套配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群众还创造了“五个一”、“三个一”等多种成功养鹅模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全市农村大力推广“五个一”种草养鹅模式,使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发展成一个大产业。1994-1998年间,江西省委连续三任主要领导毛致用、吴官正、舒惠国均亲临兴国关心支持灰鹅产业的发展,并将兴国灰鹅列入江西省“鹅鸭工程”重点推广品种,兴国灰鹅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在兴国县已发展成为超过粮食产值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成为了该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五个一”种草养鹅模式还分别获得了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和“星火计划”二等奖。200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国体育彩票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兴国县时,专门考察了灰鹅产业发展情况,对发展灰鹅产业促进老区人民致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引导支持下,全市成立了15家灰鹅运销中介组织,年运销鹅近千万羽,在闽、粤、港、奥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知名度,保证了灰鹅的销路和较高的市场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广大养鹅户的发展又推动了中介组织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我市灰鹅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驱动,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为实现我市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3、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和产区,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4、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5、坚持产业整体开发的原则,要立足于开发整个产业,打造名牌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三)发展目标
通过4年努力至2015年,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灰鹅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灰鹅生产基地,培育10个较大的灰鹅产品加工企业和30个较大的灰鹅运销合作经济组织,创建3个港、粤、闽市场认同度较高的灰鹅产品品牌,实现年出笼商品鹅2000万羽,加工鹅产品1.5万吨,产业总值达22亿。2020年实现年出笼商品鹅4000万羽,加工鹅产品3万吨,产业总值达22亿。
四、发展布局
2015年,全市实现灰鹅出笼出笼商品鹅2000万羽,其中兴国县1000万羽,宁都县、于都县、赣县、会昌县、瑞金市、安远县、大余县等七个县(市)出笼600万羽,上述八个县(市)出笼数占全市的80%。其余10个县(市、区)即:章贡区、信丰县、崇义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上犹县、寻乌县、石城县、南康市合计出笼400万羽。
到2020年底,全市实现种鹅存笼162万羽(按公母1:5计,种公鹅27万羽、种母鹅135万羽),年出笼商品鹅4000万羽,其中兴国县1300万羽,宁都县、于都县、赣县、会昌县、瑞金市、安远县、大余县等七个县(市)出笼1500万羽,上述八个县(市)出笼数占全市的70%。其余10个县(市、区)即:章贡区、信丰县、崇义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上犹县、寻乌县、石城县、南康市合计出笼1200万羽。
五、技术路线
以兴国灰鹅原种场改扩建为重点,加强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利用,重点在生产区域和生产基地强化品种的更新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建立与区域生产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搞好产品开发,提高养鹅效益。
1、本品种选育
对遗传力高的生长速度等数量性状采用个体表型选择的方法,经多代选育,选育出一个长速快的兴国灰鹅品系。
对产蛋量、受精率、孵化率等遗传力低的性状采用家系选择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经多代选育,选育出一个产蛋量多繁殖力强的兴国灰鹅品系。
技术路线:选种蛋→选雏→选后备鹅(70日龄)→选成年鹅(150日龄)→定群(公母比1:5)→产蛋鹅选择(产蛋1年后)→生产种鹅(使用3年)→淘汰更新。
2、杂交改良利用
(1)肉用品系培育
①引进产蛋性能较好的四川白鹅、太湖鹅、五龙鹅等白鹅品种分别与兴国灰鹅进行杂交,测定各组合后代的产蛋性能,观察各组合后代的毛色分离情况。
②选择二个产蛋量最高的组合,分别进行横交固定,然后根据产蛋性能和羽色分别进行多代选育(五代以上),直至将二个组合分别选育成高产蛋灰鹅新品系。
③将选育出的二个高产蛋灰鹅品系作母本分别与多个灰鹅品种杂交,筛选出杂交后代生长较快的杂交组合,并以此组合生产商品鹅苗。
④根据高产蛋灰鹅品系的生物学特点,确定种鹅适宜的饲料营养水平和精料配方。
⑤根据商品肉用仔鹅的生物学特点,制定肉用仔鹅的饲养技术规程。
技术路线示意图:
F1横交固定 生长性能好的鹅品系 繁殖力强的鹅品系 长速快的杂交组合 繁殖力强的杂交组合 商品代 品 父本(♂) 母本(♀) × 生长性能好 的商品代鹅 多代选育 F1横交固定
(2)肥肝专用品系培育
①引进国内外肥肝性能较好的朗德鹅、狮头鹅、莱茵鹅等大型鹅种分别与当地适应性好的兴国灰鹅或繁殖力强的四川白鹅、豁鹅等鹅种进行杂交,测定各组合后代的产肝性能,观察各组合后代的毛色分离情况。
②选择产肝性能好的几个杂交组合的父本和母本鹅种,分别进行肥肝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多世代定向选育,使父本鹅种的产肝性能更好、体型更大,使母本鹅种的繁殖能力更强、体形外貌更一致。
③以选育出的体型大产肝性能好的品系为父本,分别与繁殖力强的品系杂交,测定各杂交后代的肥肝性能,根据测定结果组建肥肝专用型二元或三元配套系,将其商品代用于生产鹅肥肝。
④根据商品仔鹅的生物学特点,制定适宜的饲料营养水平、精料配方和饲养技术规程。进行填饲方法、填饲饲料的配方、填饲量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填肥技术规程。
技术路线示意图:
F1横交固定 F1横交固定 体型大产肝性能好的鹅品系 繁殖力强的鹅品系 体型大产肝性能好的杂交组合 繁殖力强的杂交组合 × 父本(♂) 母本(♀) 肥肝性能好 的商品代鹅 多代选育
2、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模式
(1)商品鹅生产模式
育雏期(0—3周龄) 集中育雏
生长期(4—10周) 放牧 放牧+舍饲 全舍饲
育肥期(11—12周) 放牧育肥 舍饲育肥
小栏育肥 圈舍育肥
出 栏
(2)肥肝鹅生产模式
培育期(0—10周) 保温育雏+全价配合料+放牧
↓
预备期(11—13周) 集中舍饲+全价混合料+驱虫
↓
填肥期(14—19周) 网上饲养+高能量饲料+逐步增量
↓
屠宰
↓
肥肝加工分级
六、重点建设内容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建设和完善兴国灰鹅原种场,至2020年原种核心群6000羽。通过加强兴国灰鹅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灰鹅生产性能和效益。
2、新建20个灰鹅良种扩繁场,存栏种群7200羽以上,提高供种能力。
(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依托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在兴国灰鹅重点发展区域,建设200个标准化灰鹅生产示范场(小区),其中年出栏2万羽以上的12个,1万羽以上的36个,5000羽以上的72个。通过示范带动和辐射,带动全市标准化灰鹅生产的发展。
在总结“五个一”饲养模式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鹅户,推行草鹅配套,到2015年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5000户,2020年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10000户,每户种草3-5亩,年出栏商品鹅500-1000羽。
(三)兴国灰鹅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的模式,重点建设产业化经营体系,引进1个年屠宰深加工灰鹅300万羽的龙头加工企业,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企业加工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灰鹅产品加工水平。
大力培育灰鹅运销专业合作社、联合体等合作经济组织,重建潋江灰鹅贩销联合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市场开拓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灰鹅养殖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规范订单生产机制,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使灰鹅产业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产业链条。
七、发展措施
1、加强良繁体系和疫病防疫体系建设。从财政划拨资金通过市场运作模式,在宁都、于都、赣县、会昌四个县建立种鹅原种场,在养鹅集中的乡镇政府给政策、市场化运作建设好扩繁场,保证鹅苗供应和商品鹅的品质。
2、大力推广科学养鹅技术:一是大力推广“五个一”种草养鹅模式;二是加大培训和科普力度,提高养鹅科技水平。(防疫体系建设)
3、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政府应积极引导具备做大做强优势条件的灰鹅生产企业和灰鹅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外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培育2—3个知名品牌。
4、加强对经济合作组织的指导和扶持。
组建灰鹅运销协会,加强对经济合作组织的行业管理,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5、抓好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鹅产品生产基地。
运用“龙头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统一供鹅苗、统一供饲料、统一饲养管理标准、统一收购商品鹅,在全市建设3—5个年出笼200万羽以上商品鹅,无公害鹅产品生产基地。
6、建立和完善灰鹅养殖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建立利益与风险共担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兼并、参股等方式,将饲料及投入品供应、鹅苗供应、屠宰场(点)建成公司与养殖户衔接的纽带,实行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品种、统一价格,合理分配产业内部各环节的利益与风险,逐步建立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二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由政府搭台,引导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和服务,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户)”的六方合作的产业化发展和风险防范模式。由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筹建风险基金,提高养殖场(户)风险防范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