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稻谷飘香。上犹县6.42万亩早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该县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收割,降低收割成本,提高收割效率,力争粮食颗粒归仓。
金灿灿的稻穗压弯枝头,六台中型收割机在田垄间穿梭,割稻、脱粒、秸秆粉碎,饱满的谷粒顺着传送带涌入机仓。曾经“肩挑手割”的场景已被机械化取代。
“今年稻子品质好、产量高,收成超出预期!”站在田埂上,江西鑫禾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营前管理人员龚国平望着忙碌的农机满脸笑意。作为当地规模种植的“领头雁”,公司种植的7000亩双季稻正迎来丰收季:“今天已顺利完成300亩早稻收割,再过几天,2000亩早稻也将进入集中收获期。目前湿谷收购价稳定在每斤0.93元,这季早稻光销售收入就能达到70万元。”
“过去在丘陵山地收割,机器转不开、效率低;现在高标准农田田块规整、路网畅通,收割机跑起来别提多顺了!”农机手张国康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灵活穿梭,金黄稻浪经机械吞吐,转眼化作谷粒入仓。他算了笔效率账:“现在一亩地收割只要十分钟左右,一台机器一天能收六七十亩,比以前在零散丘陵田里作业效率提了一大截。”
“机械化带来的好处,一算账就清清楚楚!”谈起机械化作业的实惠,龚国平打开了话匣子,传统人工收割一亩成本近700元,如今机收仅需156元,7000亩地单这一项就节省成本近370万元。“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用工难’。现在农村留守老人多,过去几百亩地要请几十人忙半个月。现在机器一开,省时又省力。”
今年,上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临近夏收时候,组织人员对全县种植户摸底登记,了解稻谷成熟程度并安排乡镇农技人员根据摸底情况对区域内的收割机进行协调,确保夏粮及时入库。
“我们全县有6.42万亩早稻,中稻种植面积3.85万亩,晚稻落实面积6.61万亩。各种稻谷中型机械100余台。今年以来,县里制定了多项补助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已拨付202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5.19万元。”上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光文说。
据了解,今年上犹县水稻预计产量2.88万吨,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收割任务。(特约记者 刘林美 通讯员 黄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