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义县文英乡将党建引领摆在首位,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依托人才队伍筑牢根基,持续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截至目前,文英乡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30万元,其中2个村超50万元,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
文英乡坚持以党建为核心,深入挖掘各村资源,构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让村集体经济从“薄弱”走向“壮大”,从“分散”走向“聚合”,成为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聚宝盆”。
在组织引领上,该乡坚持“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上”,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动能。目前,全乡23名党员成为产业带头人,领办合作社12家,带动800余户群众增收。
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是关键纽带。文英乡通过党组织建立“企业+集体+农户”模式,完善分配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2024年,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46万元,较上年增长12%。
在区域协同方面,党建成为跨省合作的桥梁。通过与广东仁化、湖南汝城等地党组织结对共建,文英乡推动竹产业、旅游业资源共享,形成“湘赣边”产业协作圈,年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
盘活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走进文英乡竹产业振兴卫星工厂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根根竹材在现代化设备的加工下,成为高附加值制品,生动展现了“小竹子”向“大产业”的华丽蜕变。
该乡有竹林5万亩,乡党委提出“做强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思路,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嵌入产业全链条。通过盘活30亩村集体建设用地,争取政策支持,分三期建设年处理2万吨原竹的生产线,目前一、二期已投产,年销售收入达4000万元,创税350万元以上。党支部协调江西田乐竹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吸纳12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6万元。
“没想到闲置老屋成了‘香饽饽’!”茅花村村民刘添贵看着自家改造后的民宿乐开了花。文英乡在茅花村“村房短住”基地创新“共享、参与、健康”理念,让小院重焕生机。
借山林地形优势举办越野赛事等,吸引大批户外活动爱好者参与;整合田园种养殖资源,编制精品线路,举办农耕研学、亲子游、艺术采风等活动,让游客体验乡野乐趣;与湖南热水镇合作,开发多条线路,实行“客流互导、资源共享”,开发周末亲子游、红色研学、丛林越野等线路,带动10余名村民就业。
三产融合,示范带动协同发展
沿湘赣公路前行,文英乡产业示范带活力尽显:“文英大捷”红色遗址里,亲子研学触摸历史;酒坊中,米酒飘香满是客家风情;民宿前,游客深度体验农事;水上乐园内,运动爱好者尽享欢乐……这条“红、绿、古”交织的产业带,是文英乡党建引领三产融合的缩影。
古选村古法酿酒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创新“党建引领+书记领办+商会助力”模式,由党员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吴宗辉领办。基地建设了水上乐园等业态,实现农旅居的复合功能。通过党员致富带头人直播带货,每年助农增收3000元以上,每卖1公斤酒反哺村集体2元,村集体年增收3万余元。
文英乡以森林康养步道为载体,融合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生态产业,在文英村精心打造“文英大捷”红色遗址、樟木坑共享农庄红色康养步道,石斑鱼养殖、刺葡萄采摘等产业沿路布局,引导发展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新增宾馆1家、餐饮店2家,带动300余人就业。2024年,文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1.26万元。
此外,文英乡围绕硅产业,以商招商引进1.2亿元高纯超白石英砂技改项目,结合原有工艺,提升硅原材料品质;围绕竹产业,培育毛竹资源近1万亩,新开林区道路16公里,建设卫星工厂3个。
产业多点开花,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更加坚实。如今的文英乡,集体经济释放新动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正节节攀升。(何曹森 林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