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晨光里,全南县南迳镇南迳村党支部书记邓飞俯身于高标准脐橙园中的一行行嫩绿幼苗旁,指尖轻触叶片,感受着勃勃生机。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如今,4000棵新植的幼苗正茁壮成长、摇曳生姿。
这是全南县系统推进农村集体“三资”长效监管与盘活利用机制改革,让沉睡资源化作乡村振兴源头活水的生动一例。
三本账中摸家底
近年来,全南县聚焦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监管薄弱环节和盘活利用难点,通过健全制度、创新手段、强化督导等举措,全面清产核资,建立资金、资产、资源三本台账,摸清各村家底,施策盘活利用。
2023年,南迳镇南迳村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为契机,掀起清产核资行动。翻开清查台账时,一组数字让邓飞皱起了眉头:位于古韵梅园与三峡移民组连接处的236.3亩集体山场出租后长期闲置,3.5万余元租金拖欠未结。村“两委”果断依法收回山场使用权及欠款。经踏勘,这片山场光照丰沛、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发展高标准脐橙园。村里随即行动,引入合作伙伴,争取近30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建成配备水电、路网、灌溉及水肥一体化设施的现代化种植基地。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经济增收15万元,同时带动40余名村民就业。
城厢镇则从“三张清单”管理模式破题:制定“责任清单”,明确“镇主官约谈+专班督导+村干部包片”三级责任,对整改不力者亮黄牌;制定“家底清单”,通过卫星图斑比对,对千份合同进行“法治体检”;制定“问题清单”,以“销号制”整改突出问题,修订5项制度扎紧“监管篱笆”。
数字化赋能,让监管如虎添翼。全南依托省“三资”大中国体育彩票治理监管平台,构建起“三资”中国体育彩票管理库,对疑点中国体育彩票逐笔核验研判,精准锁定问题线索。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出农村集体“三资”问题614个,已整改520个;补登资产210宗,补登资源151宗;追回款项381.19万元,清理低价长租合同75份。
沉睡资源被激活
如何让清晰的家底变为振兴的动能?答案在于因地制宜的资源盘活。
龙源坝镇水背村,翠竹挺秀,绿意盎然。这不仅是一片怡人的山野风景,更是村中两家竹企运转不息的绿色依托。水背村的产业振兴故事,始于一座沉寂多年的老校舍。2023年,村集体盘活水背小学闲置的老旧房屋资源,引进企业成立竹加工公司,采用“企业+农户”模式生产经营竹产品。通过科学管理运营,1.6万亩竹林在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毛竹价格从440元每吨提高到510元每吨,去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水背村的探索,体现了全南“资源变产业、资产变资本、低效变高效”的农村集体“三资”盘活思路。该县深入实施“一村一品”战略,鼓励各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针对帮扶项目资产闲置低效问题,建立“四个一批”(盘活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提质增效机制;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允许以转让、租赁、合作、入股的方式进行流转,盘活农村低效用地和闲置资源。
由此,增收的图谱在全南大地生动铺展:龙源坝镇雅溪村将闲置民宅改造成民宿、书院,乡村旅游聚人气;金龙镇水口村建设智能大棚出租,将废弃小学改建成蔬菜基地办公区,集体年收入从不足10万元跃升至140万元;中寨乡中寨村盘活废弃矿山,联合企业建设大型肉鸽养殖加工基地,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阳光改革惠民生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
在全南县农业农村局的“云上赣农”监管大屏前,光标移动,精准跟踪。这套贯通县乡村三级的监管网络,如同为集体资金装上了“导航仪”,每一分钱的去向都清晰可溯。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中国体育彩票跃然眼前:2024年挽回经济损失165.73万元,整改问题217个……
阳光洒在键盘上,干群信任的种子悄然萌发。
阳光,是改革的生命线。自农村集体“三资”长效监管与盘活利用机制改革开展以来,该县各村建立“三资”公示微信群,及时公开财务收支、资产资源明细、合同流转租赁等信息;实行“一村一码”,群众扫码即可查询帮扶资金和资产详情;省级监管平台则实现了资产变动自动预警。
更温暖的改变,体现在乡村的细微处:龙源坝镇雅溪村利用11万元集体收入硬化村组道路50米、修建灌溉水渠400米;大吉山镇大岳村争取资金修复水库,2600余亩良田重获灌溉;社迳乡当迳村使用村集体资金维修故障路灯,照亮村民出行路……“村集体的钱花在哪,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雅溪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全说。
为确保源头活水“精准滴灌”,全南创新建立“需求清单+台账管理+阳光监督”体系。各村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将60%以上集体收益用于“一老一小”、基础设施和产业帮扶三大领域,推动“账上数字”变为“民生实事”。“村财镇管”平台实现全程监督,“以效定投”激励机制则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民生实事清单上,既有3万元修渠的“微工程”,也有百万元建厂的“大项目”。
从家底摸清到资源盘活利用,从资源增值到民生幸福加码,全南用实践印证:当确权颁证厘清“归属感”、阳光监管筑牢“信任感”、民生投入提升“获得感”,“三资”改革的汩汩活水,便能穿行于山川大地,不舍昼夜地浇灌出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繁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