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嘎……”日前,在定南县历市镇赤水村的一处小山坳,随着主人的“一声令下”,数千只狮头鹅“引吭高歌”,争先恐后朝他跑来,吃他撒到地上的食物。
这位“鹅司令”叫魏建华,今年50岁,1989年他光荣参军入伍,在南京军区某部一呆就是12年。2001年士官转业,先是在江苏省司法厅就职,然后进入南京一家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工作。没过几年,敢闯敢干的他,在南京开办了一家科研检测仪器贸易公司。
部队是个大熔炉,锻炼人,也淬炼思想。退伍后的魏建华,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让身处异乡的他一直心系家乡发展。2018年,他返回家乡定南进行第二次创业。
“家乡山好、水好,生态养殖是个不错的选择。”魏建华说,一番调研考察后,2018年4月,他在历市镇赤水村建起了全顺鹅业(赤水)狮头鹅养殖基地。“鹅是食草禽,健康绿色,契合当前大众对食品安全高要求的趋势,同时,定南背靠盛行食鹅饮食习惯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建养鹅厂容易,但养鹅却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就会付出沉痛代价。2018年10月,基地引进了第一批狮头鹅种鹅苗,因为保温不当和网床网格孔径较大,短短几天时间,刚引进的1500只鹅苗就夭折了三分之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万多元。
“在部队12年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越在困难的时候,越要迎难而上。”在魏建华看来,眼前的困难,只是他进入养鹅行业的第一道门槛。于是,他一方面细心观察记录鹅苗生长情况变化,另一方面通过书本和网络认真学习养鹅技术。同时,他还经常奔走于广东和周边县市各大养鹅基地,考察学习养鹅技术和鹅厂管理经验。
得益于部队里培养出的不怕吃苦、敢于尝试、乐于学习精神,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魏建华就从养鹅“门外汉”变成了当地养鹅“专家”,如今,在周边的养鹅户一遇到“疑难杂症”就找他,他也经常到购鹅苗的农户家里回访,送药品、疫苗和技术。
人民子弟兵为人民,退伍后的人民子弟兵依然为人民。当返乡创业遇上脱贫攻坚,魏建华将养鹅基地的发展与当地的村民和村集体利益紧密连接。他采取“基地+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养鹅基地每年给村集体分红5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既“输血”也“造血”。近年来,通过魏建华的养鹅技术带动,狮头鹅特色养殖产业在当地悄然兴起。“起初养鹅没底气,建华一直鼓励我,还为我提供周到的技术帮扶,现在养鹅是越来越有信心。”赤水村村民廖友明说,去年首批养殖了20只狮头鹅,尝到甜头后,又养了50只,一年养鹅能为家庭增加收过万元。现在,村里像他一样发展养鹅产业农户有13户。
返乡创业虽艰辛,但并不孤单,一路走来洋溢着暖暖的政府关怀。魏建华说,县农业农村局为他申请了90万元政府贴息的产业贷款,硬化了产业路。同时,还得到赣南科学院帮扶,在养鹅基地设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平台,对养鹅基地在规模养殖技术和规范管理水平等方面提供指导。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养鹅基地初具规模,魏建华的返乡养鹅历程,让他体会到了发展农业产业的风险,同时也看到了产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希望。从养殖肉鹅,到延伸孵化、养殖、屠宰和深加工一条龙产业,目前,他的基地是赣南地区最大的狮头鹅种鹅基地,在县城还开设了卤鹅直营店,实现了从基地到餐桌的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需要情怀,退伍不褪色,我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做大做强狮头鹅养殖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养鹅致富的道路,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魏建华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