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彩票市财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中国体育彩票总书记中国体育彩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做到战疫情与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市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91.03亿元,增长1.1%,占全省收入比重为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82亿元,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6.89亿元,下降3%。做的主要工作有: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个大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市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国体育彩票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发展“两手抓”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认真做好了资金保障工作。一是全力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以“与时间赛跑”得非常速度和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得非常决心,全力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市、县两级财政持续加大防控资金投入,及时启动防疫资金支付应急预案,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积极协调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启资金支付绿色通道。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9.86亿元(其中市本级1.48亿元),向库款紧张县(市、区)调度库款2.3亿元,有力确保了防护物资采购、患者费用救治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助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二是积极研究政策助力企业纾困,支持稳定经济。积极研究和全面落实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提振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出台了《中国体育彩票市财政局中国体育彩票贯彻落实中国体育彩票市人民政府〈中国体育彩票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30条政策措施〉的通知》,细化举措、落实资金、明确责任,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建立市财政局挂点帮扶重点税源企业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企业挂点帮扶,帮助企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持“放水养鱼”、涵养税源,进一步为企业减轻负担。全市新增减免税费44.16亿元,惠及企业14.87万户(次),切实减轻了疫情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影响。四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累计发放“三个信贷通”贷款138.8亿元,帮助4548户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超6.9亿元;强化产业基金引导,市、县两级财政完成首期出资6亿元支持总规模100亿元“两城两谷两带”产业基金设立。推动中国体育彩票市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发展,累计投放项目14个,金额38.96亿元,撬动银行资金41.48亿元,带动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132亿元。
(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公共财政方向,全市民生类支出完成814.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4%,重点支持“六稳”“六保”工作,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民生支出完成719.52亿元,占比83.8%,有力保障了省51件、市50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二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市全年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7.41亿元,压减幅度达10.2%。严格落实2020年3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除疫情防控需要外,严控新的增支政策”要求,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原则上不再新增出台没有上级政策依据的增支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存量资金资产资源的盘活力度,对部门(单位)结余资金和一年以上的结转资金,一律由财政部门收回总预算统筹使用,确保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三是兜牢基层运转底线。将“保基层运转”工作摆在全市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兜牢兜实“保基层运转”的底线,全市各级基层组织运转和各项公共服务正常有序。市本级财政整合设立了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2.9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增长81%;强化对县级预算安排情况的审核把关,确保各县(市、区)在预算编制源头环节落实好“保基层运转”的主体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库款日常监测机制,加强库款管理和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库款保障水平,对库款保障水平持续偏低的县(市、区)进行重点监测。四是协同织牢就业保障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快资金拨付,切实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大企业稳岗力度,截至目前,市本级拨付企业稳岗补贴和困难企业失业保险金惠及602家企业;拨付失业保险金惠及15587人次。
(三)全力落实直达资金机制惠企利民。各级财政部门把落实好直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作为今年财政支出工作的头等大事,对照上级要求建立直达资金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使用,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依托资金监控系统加强直达资金监管,实行全覆盖、全链条、动态化监督,并制作了中国体育彩票市直达资金动态监控“作战图”,对我市直达资金录入、分配和支出情况进行及时更新,实施动态监控。有力确保了直达资金尽早惠及企业和个人。
(四)北上争资争项有新突破。争取政策方面,成功争取我市延续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成为首个明确延续执行的政策。争取先行先试方面,会同相关部门成功争取我市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五)服务打好攻坚战措施铿锵有力。今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严格按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服务打好中央三大攻坚战和我市六大攻坚战。一是积极支持决战脱贫攻坚。市、县财政预算共安排脱贫攻坚资金5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0.2%;市本级新增安排并下达1亿元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在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中我市20个县(市、区)均被评为优秀,获得奖励性扶贫资金1.25亿元;通过实地督战等指导、督促采购单位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全市采购人账号激活数量3578个,并完成交易额0.57亿元,消费扶贫交易额排名全省第一。二是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倾斜领域,拨付下达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亿元。基本建立了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争取上级下达我市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4亿元。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下达我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9.7亿元、污染防治资金3.34亿元等,有力支持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积极稳妥做好债务风险管控。切实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今年发行的政府债券资金已全部拨付到项目单位,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有效拉动了投资。同时,坚决“堵后门”,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控政府债务增量,综合采取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各类资产资源等措施,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四是积极支持主攻工业等攻坚战。统筹整合工业发展资金,设立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项1.7亿元,支持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支持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统筹安排市级奖补资金2.89亿元支持全市蔬菜产业发展;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29亿元、产油大县奖励资金0.08亿元,提升我市产粮、产油水平;统筹安排市级柑橘黄龙病防控资金和果业发展资金0.66亿元支持脐橙产业发展;统筹资金2.25亿元支持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筹措资金7.25亿元,支持中科院稀土研究院建设;争取债券资金5.35亿元,专项用于赣南大道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安排资金1.89亿元,用于老城区道路改造、中心城区桥梁安全防护增设、东阳山人行天桥等项目建设。
(六)财政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持续加强财政管理,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财税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进一步明确蓉江新区、南康区财政体制;推进财政在线系统建设,积极推进财政票据和非税收缴电子一体化工作,全面启动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推进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印发了《科技领域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了市、县区在科技研发、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等八个方面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二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2020年部门预算编制同步启动绩效目标编制工作,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修订完善了我市预算绩效管理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市级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对县级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的内容,加快绩效管理向纵深推进。三是积极提升监督评审效能。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依法依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预算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受减税降费、新冠疫情、国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面临巨大压力,而统筹疫情防控、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和推进六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需要大量财力支撑,预算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二)债券额度难以满足需要。我市基础设施薄弱,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不足,补短板、强弱项任务艰巨,有限的政府债券额度难以满足迫切的项目建设需要。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全市财政部门将以中国体育彩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国体育彩票总书记视察江西和中国体育彩票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和我市六大攻坚战,奋力冲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财政收支调度与分析。一是积极配合谋划好2021年度收入“盘子”,做好全年收入组织调度工作。继续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减税降费、稀土恢复开采等因素影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强化财政收入预测分析,谋划好收入盘子,全力调度好全市财政收入,实现收入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二是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严格执行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的相关文件规定,督促县(市、区)和预算单位加快支出进度,特别加强加强对直达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控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直接惠企利民。三是继续强化收支分析。围绕全年收支目标任务,密切关注外部因素影响,加强收支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一是研究完善脱贫攻坚过渡期帮扶政策。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后,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过渡期帮扶政策,调整优化相关财政支持政策,做好资金保障,强化资金监管,支持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支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融合发展。二是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管好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资金等,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政策,支持稳定现有就业、增加新的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多渠道就业创业、灵活就业。三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好“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四是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支持持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统筹资金支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继续支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强化对低收入群体的兜底保障。五是加强基层财力保障。继续把保基层运转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基层财力保障,支持基层做好“三保”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好基层政权。
(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继续把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大力推动零基预算改革。2021年预算安排坚持量入为出,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加强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合理保障部门正常运转和基本履职需要。全面清理整合现有专项资金和政策,按照“统筹平衡、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原则,以零为基点,以实际支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绩效为核心,对专项资金进行重新测算、重新申报。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急需的支出,将腾出的资金用于“三大攻坚战”、“六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同时,对民生政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三是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资金。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把“零钱”化为“整钱”,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加大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力度,对部门结余资金和结转一年以上的资金一律由市财政收回总预算统筹使用,研究完善存量资金和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避免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确保财政资金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四)坚持实施积极政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全面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好“减、免、缓、退、抵”等税费优惠政策,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退尽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政策成效。全面落实中国体育彩票市延续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洼地”效应,培育壮大财源基础。二是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我市产业链重点问题,以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项、“两城两谷两带”产业基金为主统筹现有渠道, 创新策略给予资金支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三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支持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兴国战略、创新启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统筹资金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四是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同时,加大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力度,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五是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加强宏观经济研判,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部落实“六保”任务,系统谋划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的稳中求进。指导县(市、区)用好直达资金,确保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充分发挥直达资金使用效益。
(五)坚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升财政治理能力水平。一是积极主动推动相关财政改革。对标中央、省委改革精神的重要任务,根据《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省与市县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积极主动落实上级调整省与市县收入划分改革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周密部署实施。同时,细致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后,市县财政在预算编制、资金分配、结算办理、库款调度、监督绩效等方面改革配套措施,进行制度调整、流程再造,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二是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和程序编制预算和安排重点支出,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发挥财政支出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应用,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推进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层层传导压实绩效责任。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四是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加强对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的财力保障研究,分清轻重缓急,坚持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聚焦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责任管理。进一步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增强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性和约束性。五是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既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又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涉及财政支出的全部依法纳入预算管理。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
相关文章